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日本首相已決定辭職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日本首相已決定辭職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潰瘍性大腸炎辭職,誰會是下任日本首相?
安倍辭職之后,誰是安倍的接班人,成為日本政壇關注的焦點。目前,安倍的接班人有5名熱門人選,分別是:1,前自民黨干事長石破茂;2,被安倍寄予厚望的政調會會長岸田文雄;3,一直支持安倍政權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;4,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;5,國防大臣河野太郎。
5人中,安倍最中意的是菅義偉和岸田文雄,可以完全貫徹安倍的執(zhí)政路線和方針政策;最不中意的是石破茂,因為石破茂一直與安倍作對,執(zhí)政思路與安倍完全不同;如果麻生太郎和河野太郎接位,安倍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見。
在這5人中,麻生太郎79歲,菅義偉72歲,雖然年紀有點大,但當當過渡首相還是可以的——干滿安倍這個任期,到2021年9月結束任期;63歲的石破茂和岸田文雄年齡最合適,也最有可能這次當選首相,不出意外,首相將在這兩人中產生;56歲的河野太郎可能性最小,就連麻生太郎都曾說過“河野還早”。
據共同社消息,日本政府計劃在9月17日選出新首相。到底誰是“后安倍時代”的第一位首相,過不了多久就會見分曉,大家不妨耐心等待。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,你如何評價其功過是非?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疾病和身體健康狀態(tài)對他繼續(xù)執(zhí)政會產生多大影響誰也搞不懂。也許只有他自己和為他診治的醫(yī)生心中有數吧。
在日本,天皇只是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,涉及到的國事很少,基本上就是個閑職。而日本首相則是握有實權,在日本的政治.經濟.軍事.外交等所有領域舉足輕重.一言九鼎。
二戰(zhàn)后,以美國為首的戰(zhàn)勝國為日本的政治和軍事道路設定了很多約束,這使得日本首相必將成為全世界最忙的領導人之一。而且必須具備與這一職位相應的能力。
二戰(zhàn)至今,日本首相經常是走馬燈似地輪換,能坐穩(wěn)幾年的很少,而安倍依靠強大的家族關系和黨派關系在首相寶座上已經穩(wěn)穩(wěn)地坐了七.八年。當然,他的能力也是出眾的。
第二次上位后,安倍深刻吸取了第一次上位下臺的教訓,迅速地拉近了與美國領導人的關系,才使得自己的從政道路一帆風順。這也得益于他的政治智慧。
作為日本首相,由于面臨國際.國內錯綜復雜的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,在執(zhí)政的道路上注定會成為一個功過相摻的角色。
在國際關系上,他必須依附美國。因為美國始終主導著日本的政治和軍事。盡管安倍并不情愿,但表面上必須在大事上附耳聽命。這樣,他個人的權位才能得到允許,而日本的國家安全也得到了保障。
有了美國后臺,安倍在與世界其它國家的交往中很強勢,但也區(qū)別對待。既使奉行利益優(yōu)先,也是可以理解的,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。
由于他的背景顯赫,在國內政治領域關系網通達,又因為他很會平衡關系,盡可能兼顧各方利益,使得國內政治穩(wěn)定.政權運行良好。
經濟方面:他的“安倍經濟學”雖然也有批評的聲音,但對日本的經濟發(fā)展發(fā)揮了很好的作用。他執(zhí)政的這些年,日本的經濟狀態(tài)始終向好。
在中日韓自貿區(qū)和中日經貿關系等問題上,安倍是持積極態(tài)度的。由此也引發(fā)了中日逐步修復關系,達到了互諒互讓的境界。
安倍是一個聰明人。他在絕大多數問題上能夠權衡利弊,實施了有利于國家的決策。他又是一個政治演員,學會了在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黨派間做不同的表演,而且表演得很出色。這些表演注定會引來世人對他的負面評價。
安倍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。為了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,也為了他心中那個復活軍國主義幽靈做了很多嘗試,如修改和平憲法,受到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遣責。
安倍選擇辭職是明智的。不管他的疾病輕重,選擇退出政壇肯定有利于他的身體健康。而疫情期間無論誰接任首相,其擔子只會越來越沉重。
安倍辭職也可以理解為解脫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日本首相已決定辭職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日本首相已決定辭職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